摘要

中国古代重文轻绘,文人专宠毛笔,推崇用笔。后来用笔演变为以文人为主力的绘画作品品鉴标准。这本来不是坏事,但是自唐代以来,用笔却被历代画家从某种偏好引入到了一种学究式的呆板轨道,家家"劈山""锯树",千人一面,给人不快之感。我认为,国画推崇意境和境界很重要,陈丹青的"传统无事……国画原亦无事……"说法正确。同时还应该引入标准之外的、有意思的、有力度感的其他用笔方式。国画用笔更加"全"起来,不亦可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