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慈欣的作品继承了五四启蒙所强调的救亡、解放、反叛等主题,以期打破人性的麻木。此外,他还试图剥离“启蒙”所带有的工具性、实用性特质,去高扬一种基于现实社会发展之上的科学理性精神。这是从后现代理论的角度,对启蒙以来的现代体系提出质疑而产生的思辨策略,是“不屈服于‘启蒙的讹诈’”态度。刘慈欣借“未来”观照“当下”,将个体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相联系,对科学技术发展造成的人性“异化”与人类生存危机这一宏观问题进行了反思。刘慈欣以科学和人性为根本构建起了其小说宇宙背景下的宏大叙事,并以科幻文学为底构建起了一套后现代启蒙话语。
-
单位伊犁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