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秋季施肥处理下油松容器苗和裸根苗苗期生长、养分积累和造林效果的差异表现,为生产上培育油松良种壮苗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方法】以大田培育的当年生油松播种容器苗和裸根苗为对象,设置0(对照)、12、24、36 mg/株4个秋季施肥水平,于90%以上苗木形成顶芽后进行施肥处理,并于翌年进行雨季造林试验。测定造林前的苗高、地径、生物量、根冠比、养分含量及造林后苗木成活率和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等指标,分析出圃苗木性状与造林效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24 mg/株秋季施肥处理下的油松容器苗苗高、地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均表现最佳,该处理下容器苗整株生物量、氮、磷、钾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了41.8%、31.4%、65.6%和48.8%;油松裸根苗受秋季施肥影响较小。容器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表现为根>叶>茎,裸根苗氮含量在各器官中的分布表现为叶>根>茎;磷、钾含量在容器苗和裸根苗各器官中的分布均表现为叶>根>茎。雨季造林试验结果显示油松造林效果受苗木类型影响显著,容器苗造林当年和第2年春季的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均显著高于裸根苗,且容器苗造林第2年春季成活率显著高于裸根苗。油松造林第2年春季苗高相对生长量受秋季施肥影响显著,在24 mg/株秋季施肥处理下最高。油松造林成活率及苗高、地径相对生长量与造林初期的苗木根生物量、根冠比、根氮、根磷、根钾、茎磷含量关系密切。【结论】24 mg/株秋季施肥有利于提高油松容器苗形态生长和养分积累。1年生油松容器苗造林成活率和后期生长状况明显优于裸根苗。
-
单位林木遗传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