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究低氧胁迫和恢复对杂交黄颡鱼(Pelteobagrus fulvidraco)“黄优1号”肠道组织的影响,研究运用酶活测定、HE染色、qRT-PCR、TUNEL检测及16S rRNA测序技术等方法,分析低氧胁迫[(1.0±0.1) mg/L]和恢复下[(7.0±0.5) mg/L]该鱼肠道氧化应激指标、组织结构形态、细胞凋亡及微生物组成变化。结果显示:(1)在低氧胁迫下肠道中抗氧化酶活性(SOD、CAT、GSH-Px)、能量代谢酶活性(LDH)、丙二醛(MDA)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含量显著升高,恢复溶氧后氧化应激反应也比较剧烈。(2)低氧胁迫阶段,肠道组织受损现象逐渐加剧,杯状细胞肿胀、黏膜层被侵蚀,恢复溶氧24h后,缺氧引起的生理变化并未得到明显改善。(3)肠道组织细胞凋亡程度随着低氧时间的延长而加剧,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9和p53)的表达量显著升高, bcl-2基因的表达量则减少。(4)低氧胁迫阶段肠道微生物相对丰度降低,低氧胁迫72h的处理组中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47.8%)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40.6%)的丰度最为优势,恢复溶氧后肠道菌群数量有所增加;KEGG功能预测显示,多数肠道微生物与代谢通路相关。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低氧和恢复下杂交黄颡鱼“黄优1号”肠道组织内环境稳态调控机制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