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食品样品基质复杂,干扰物质多,不确定性大,即使完全按照检测标准操作,也有各种因素干扰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机构要经得起考验,获得准确、可靠的试验分析数据,有效排除"假阳性"结果非常关键,一旦出现疑似阳性结果,需要反复确认。经过长期理化检验工作积累,结合三聚氰胺、结晶紫、硝基呋喃代谢物、纳他霉素等实际案例,从本底干扰、样品、标准选择、结果计算方式、色谱条件5个方面思考食品理化仪器检测过程中可能导致"假阳性"结果的因素,并提出预防出具假阳性报告和疑似阳性结果的确证方法,为检验员在工作中遇到类似情况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