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刘蕺山承续理学数百年之流传与积累,被称为理学殿军。牟宗三对宋明理学的三系划分引起了许多争议。蕺山思想的一个独特之处即是对于过、恶等观念的仔细辨别及论述,并对"恶之来源"的问题在心性论中做出了明确的定位。以"恶之来源"作为切入点,五峰与蕺山都在坚持性善传统的前提下,一方面注重具体实践中道德判断的复杂性,另一方面也在理学视域下对"恶之来源"予以了形上层面的说明。他们由此更加重视过、恶的隐秘存在,正视人欲的起心动念,并将工夫修行更加具体地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就这一点而言,五峰、蕺山之学确有一遥相呼应并可上溯到程明道,他们以一种"至善而具善恶"的义理架构为儒家性善论与工夫论之间理论张力的解决提供了独特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