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肝纤维化肝、脾密度的变化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经肝穿刺病理活检确诊的肝纤维化S1期12例、S2期14例、S3期9例、S4期/早期肝硬化13例、典型肝硬化16例以及20例正常组行上腹部16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于CT平扫图像上分别测量肝脏、脾脏密度及肝/脾CT值比值,将上述参数值与病理学分期作对照研究和统计学分析。结果:随着肝纤维化、肝硬化程度的加重,肝脏各叶的密度及肝平均密度均呈先降低后增高的趋势,其中S4期/早期肝硬化组肝脏各叶及平均密度最低。各组之间脾脏密度的比较均无差异。肝/脾CT值比值先降低后增高;S4期的肝/脾CT值比值最低(1.08±0.07),且与各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肝脏密度和肝/脾CT值比值的测定对于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有一定帮助,但是其临床应用价值是有限的,不能简单的通过肝、脾密度的测量来诊断肝纤维化或早期肝硬化。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