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于民国时期甘肃发生的疫灾与畜疫灾害进行了系统的揭示与研究。考得当时甘肃主要的疫灾有鼠疫、霍乱、天花、白喉、麻疹、百日咳、猩红热等,主要的畜疫灾害有布鲁氏杆菌病、口蹄疫等。民国时期甘肃计有26个疫灾之年,发生频度高达68.42%,殃及44个县市;计有21个畜疫灾害之年,发生频度为55.26%,殃及25个县。1917—1918年、1928—1932年两个时段为疫灾高发期。民国时期甘肃未发生过波及全省范围的疫灾和畜疫灾,多数疫灾、畜疫灾仅限于某一或某几个县市,亦有同时殃及一二十个县市的疫灾。虽其发生范围有限,但大多数疫灾和畜疫灾的危害程度惨烈。河东地区疫灾、畜疫灾发生频度较高,河西走廊人口既少且分布稀疏,疫灾、畜疫灾发生相对较少。导致疫灾、畜疫灾的主要原因有自然灾害(尤其是旱灾)、饥荒、战乱、卫生状况恶劣、病原体宿主动物感染等。通过研究可以从中获得若干深刻的教训与启示,为今天的防疫减灾及应对重大公共卫生安全事件提供有益的史鉴。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