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建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能有效适应制度反腐的新形势、新目标,保障公正、高效地打击腐败犯罪,弥补违法所得没收程序"未定罪即罚没"之缺陷,因而具备正当性基础。以域外为借镜,刑事缺席审判制度可以区分为"义务不履行""义务规避""权利放弃""权利剥夺""暂时退离"这五大类型,而"义务不履行"之下,又包括"义务免除"这一亚类型。2018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建构的刑事缺席审判制度之适用范围过大,在我国刑事缺席审判的初始化阶段,其制度类型应限定于"义务免除"以外的"义务不履行",且仅适用于贪污贿赂犯罪,由此体系化建构其准备程序、审理程序、证明标准、有效辩护和救济措施。

  • 单位
    中国政法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