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检测半夏曲炮制过程中细菌、酵母菌、霉菌的菌落数量并定量分析其中4种优势微生物数量的动态变化,为研究半夏曲炮制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十册)制备半夏曲,取半夏曲炮制过程中0,30,60,90,120 h共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分别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细菌、霉菌、酵母菌的培养和分离纯化,并进行菌落计数;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宛氏拟青霉Paecilomyces variotii,丝衣霉菌Byssochlamys spectabilis,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进行绝对定量,分别以枯草芽孢杆菌、宛氏拟青霉、丝衣霉菌、黑曲霉重组质粒为对照品,经倍比稀释后制作标准曲线,对半夏曲炮制至5个不同时间点(0,30,60,90,120 h)样品中的4种微生物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半夏曲炮制过程中细菌数量少且变化平缓,而酵母菌和霉菌数量至发酵后期时迅速增加,至发酵结束时均> 1×106CFU·m L-1。枯草芽孢杆菌5个不同时间点样品中的拷贝数分别为3. 53×105,7. 56×104,1. 58×105,1. 90×106,1. 85×106copies·g-1;宛氏拟青霉的拷贝数为0,0,0,3. 45×107,4. 15×108copies·g-1;丝衣霉菌的拷贝数为0,0,0,1. 04×108,2. 28×108copies·g-1;黑曲霉的拷贝数为0,0,9. 48×105,1. 47×106,7. 56×106copies·g-1。结论:半夏曲炮制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变化趋势可以用4种优势微生物的动态变化来反映,霉菌在半夏曲炮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具有快速灵敏、重复性好和特异性高的优点,适用于半夏曲的炮制机制研究。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