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利用ECLP系统来复苏经历了较长热缺血时间的无心跳供肝功能的可能性和机制,为临床有效地利用热缺血时间超过安全时限的无心跳供肝提供一种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实验动物为普通健康的天津白猪,体重在20~25 kg之间,雌雄不拘。无心跳供肝按热缺血时间和保存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3组,再根据不同的阶段进行设计。A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在安全时限内,用HTK液低温保存10 h;B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 min,用HTK液在低温保存10 h;C组(n=4)无心跳供肝的热缺血时间为60 min,用ECLP系统常温灌流10 h。经过60 min冷缺血期后,连接ECLP系统再灌流。观察再灌流时间和1 h、2 h、3 h、4 h四个时间点的胆汁分泌量和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耗氧率的变化,以及灌流液中ALT、LDH、葡萄糖水平和灌流后的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结果B组(HTK液保存组)肝脏在再灌流后短时间内肿胀,没有胆汁分泌,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显示正常结构破坏,出现不可逆性的损伤。C组(ECLP系统灌流组)肝脏在再灌流初期胆汁分泌量、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压力、耗氧率和灌流液中葡萄糖水平和A组(安全时限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但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在4 h两组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常规病理和超微病理变化显示肝脏结构完整,较轻度病变。结论热缺血时间为60 min的无心跳供肝在HTK液低温保存10 h后已基本失去生理活性与功能,利用ECLP系统灌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复苏热缺血时间较长的无心跳供肝。
-
单位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天津市人民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