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外阴硬化性苔藓的皮肤镜特征。方法回顾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昆明市儿童医院79例外阴硬化性苔藓初诊及复诊时的皮肤镜特征。结果外阴硬化性苔藓女性患儿79例, 年龄2.4 ~ 12岁, 发病年龄(5.6 ± 2.12)岁, 病程(14.23 ± 12.36)个月, 其中30例规律复诊及治疗。初诊329处皮损中, 149处(45.3%)可见特征性血管形态, 包括线状血管(129处)、点状血管(25处)、盘绕状血管(19处)、发夹样血管(12处)等;207处(62.92%)可见退行性结构及色素异常, 包括蓝灰色色素结构(136处)、褐色色素结构(51处)、胡椒粉样模式(15处)等;280处(85.1%)见黄白色无结构区, 97处(29.5%)毛囊角栓, 66处(20%)紫红色小球、斑片等。复诊238处皮损中, 100处(42%)可见特征性血管形态, 其中线状血管87处、树枝状血管21处、点状血管4处, 未见发夹样血管;154(64.70%)处见退行性结构及色素异常, 其中褐色色素结构93处、蓝灰色色素结构57处、胡椒粉样模式4处;165处(69.3%)见黄白色无结构区, 62处(26.1%)毛囊角栓, 8处(3.4%)紫红色小球、斑片。复诊皮损中观察到的蓝灰色色素结构、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及点状血管、发夹样血管、盘绕状血管比例均低于初诊(均P < 0.05), 而褐色色素结构高于初诊(均P < 0.05)。结论儿童硬化性苔藓皮肤镜下黄白色无结构区具较高特异性, 监测镜下褐色色素结构及蓝灰色色素结构、黄白色无结构区、紫红色小球、斑片及血管结构等特征可反映疗效, 在辅助诊断及随访观察中有一定应用价值。

  • 单位
    昆明市儿童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