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讨经腹超声诊断肠道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5月厦门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41例行经腹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CD患者,分析异常肠段超声图像,并与内镜和核磁共振检查结果对照;对受累肠壁血流进行分级,并检测粪便钙卫蛋白(+、-)性。结果 CD超声的特征表现为受累肠壁不同程度增厚,呈“三明治征”“同心圆征”“水管征”;内膜面呈”平板状”或“鹅卵石样”改变,肠壁周围可出现肿大淋巴结及“脂肪爬行征”;较大的溃疡黏膜面超声能显示,而且可以实时观察到异常的肠管蠕动。其常见并发症有肠管狭窄、炎性包块、窦道形成、肠道穿孔及脓肿等;根据发病部位分型小肠-结肠型最多见(56.10%,23/41)、小肠型(26.83%,11/41)、结肠型(17.07%,7/41),活动期受累肠壁血流分级与粪便钙卫蛋白(+)性存在显著相关(r=0.57,P <0.01),一致性中等(Kappa=0.56,P <0.01)。结论 经腹低频结合高频超声检查对临床在CD的诊断和随访中存在一定的优势。
-
单位厦门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