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基于肝脏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活化转录因子4(ATF4)/转录因子C/EBP同源蛋白(CHOP)信号通路,分析不同强度、不同时程电针“丰隆”“足三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普通饮食组、高脂模型组、假电针组、强刺激电针组、弱刺激电针组,每组15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选取双侧“丰隆”“足三里”,毫针针刺后接电针,强、弱刺激电针参数:疏密波(4 Hz/20 Hz),强度:4 mA、2 mA,持续20 min。干预2、3、4周后观察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组织PERK、ATF4、CHOP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时程普通饮食组比较,高脂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含量与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同时程高脂模型组比较,电针2、3、4周时,强、弱刺激电针组血清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与同时程假电针组比较,强、弱刺激电针组大鼠2、3、4周时血清ALT、AST含量与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强刺激电针组大鼠2、3、4周时与弱刺激电针组大鼠2周时肝脏组织PERK、ATF4、CHOP蛋白表达降低(P<0.01,P<0.05),弱刺激电针组大鼠3、4周时肝脏组织ATF4蛋白表达无明显下降。与同时程强刺激电针组比较,弱刺激电针组2、3、4周时大鼠血清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蛋白表达升高(P<0.01,P<0.05)。与本组2周时比较,强、弱刺激电针组大鼠3、4周时血清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PERK、ATF4、CHOP mRNA与PERK蛋白降低(P<0.01,P<0.05),强刺激电针组3、4周时肝脏组织ATF4蛋白表达下降(P<0.01),强刺激电针组4周时、弱刺激电针组3周时与4周时肝脏组织CHOP蛋白表达降低(P<0.01),且4周时下降趋势最明显(P<0.01,P<0.05)。结论:电针“丰隆”“足三里”可显著降低NAFLD大鼠肝脏组织ATF4、CHOP表达,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ERK表达进而靶向调控下游ATF4/CHOP信号通路,抑制内质网应激,减轻肝细胞损伤,改善肝功能,从而发挥肝脏保护效应;电针强度4 mA治疗4周时改善NAFLD效果最佳。
-
单位重庆医科大学; 医药学院;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北碚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