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目前,盘状半月板损伤后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尚未完全明确,用于评价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学指标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目的:比较症状性与非症状性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在MRI冠状面上的形态学差异,进而筛选出评价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形态学指标。方法:纳入36例(36膝)症状性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病例(研究组)和34例(34膝)非症状性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病例(对照组),采用GE Healthcare Centricity RIS/PACKS系统,在膝关节MRI冠状面图像上测量并采集2组病例外侧盘状半月板的主要形态学指标,所得数据进行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与结论:(1)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体部宽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2)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游离缘高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3)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关节囊缘高度显著小于对照组(P=0.002);(4)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高度以及股骨外侧髁宽度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5)研究组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比值、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体部高度比值均大于对照组(P<0.001),而关节囊缘高度与体部高度比值小于对照组(P<0.001)。(6)结果说明,相较非症状性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而言,症状性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冠状面体部宽度以及游离缘高度增加,而关节囊缘高度降低,外侧盘状半月板体部宽度与股骨外侧髁宽度比值、外侧盘状半月板游离缘高度与其体部高度比值可以作为评价成人外侧盘状半月板损伤的有效影像学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