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患者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前瞻性收集2017年1月至2021年1月嘉兴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断为嗅觉缺失经常规保守治疗2个月无效转入疼痛科治疗患者33例, 行超声引导下穿刺行颈5交感神经节阻滞(CSGB)注入治疗药液10 ml, 注射后超声监测药液扩散距离(DD)、颈椎长度(CL)及DD占CL的百分比;记录治疗前(T0)、注药完毕即时(T1)、治疗后10 min时(T2)、治疗后1周时(T3)患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不同病程、不同年龄段治疗后嗅觉功能的恢复程度, 及T0、T3时点嗅觉功能评分比较。结果本研究33例患者治疗前嗅觉功能评分均为0分, T3时嗅觉功能评分为(2.0±0.9)分, 有效率为87.9%(29/33例), 与T0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优效、良效、可效、无效分别为10、18、1和4例。DD/CL值与T3嗅觉功能评分无显著相关性(r=0.154, P=0.392);病程≤1年患者治疗有效率为100.0%(20/20例), 病程>1年者治疗有效率69.2%(9/13例), 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年龄≤50岁患者治疗有效率84.2%(16/19例), 年龄>50岁患者治疗有效率92.8%(13/14例),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比较, MAP、HR在T1时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本组33例患者CSGB后出现声音嘶哑8例(24.2%), 未见臂丛神经阻滞导致的手麻、上肢无力, 无呼吸困难、气胸、局部血肿、局麻药中毒等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结论采用超声引导下C5水平颈交感神经节阻滞治疗继发性嗅觉缺失安全有效。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