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根据党中央、西藏自治区以及相关部门积极探索典型旱区耕地轮作休耕试验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西藏拉孜典型旱区试验站点以实施耕地轮作休耕技术模式为主导,既可以有效改善局部旱区新型环境,促使耕地土壤休养生息,又可以提高农作物生长适应性,促进青稞等粮食作物的发展,确保旱区环境改善和粮食安全。探索科学合理的轮作和休耕技术模式对西藏拉孜农牧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通过对试验站点区域的资源环境、气候变化以及农作物长势等相关指标进行考察与调研,参考相关文献资料和国内相关旱作区域成功经验,初步总结出6种轮作休耕技术模式,即绿肥养地技术模式、豆科作物保氮技术模式、有机肥增肥培肥技术模式、耐寒耐旱新品种种植技术模式、合理节水灌溉技术模式、周年休耕复种技术模式。因此,本文基于环境资源优化组合利用的理念,就典型拉孜旱区如何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分类指导地进行轮作休耕技术模式的实践问题进行论述,为当地轮作休耕技术模式的技术推广与研究示范提供支撑,促进西藏典型拉孜旱区的可持续发展。

  • 单位
    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