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七家诊治伏邪方案》谈晚清吴门医派伏暑诊治特色

作者:陆珍琦; 朱平; 孙钢*; 杨进
来源: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1, 27(09): 1366-1394.
DOI:10.19945/j.cnki.issn.1006-3250.2021.09.008

摘要

吴门医派为中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学术流派,温病学说即形成、兴盛于此,历代吴门医家通过医疗实践,从病因病机到辨证施治,不断丰富温病学说的理论体系,为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反映其学术理论的主要载体即是医案。《七家诊治伏邪方案》作为清末吴中名医会诊伏暑的病案实录,集中展现了晚清吴门医派温病诊疗的最高水平,蕴藏了丰富的理论经验,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本文试从该方案入手,分析伏暑夹湿为患、发病似疟、变证多端等发病特点,并总结了晚清吴门医派诊治伏暑的经验特色,如注重扶正达邪、提倡清运中焦、病后注重养阴苏胃等。书中诸家方案思路清晰,脉证详备,立法严谨,用药轻灵,且方随病转、药随证易、临机而断,颇具匠心,其诊治思路和用药方法值得研究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