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长期以来,受绩效主义影响,我国学生发展评价通过自上而下的目标构建、责任到人的任务分解“、对表对标”的效果评估、赏罚分明的结果反馈和不留情面的责任追究等途径,使整个评价从过程到结果都呈现出客观化的特征,满足了政府对教育管理“公平与效益”的需要,迎合了公众对客观性、公平性评价结果的追求,但却存在将学生发展评价一步步推向既无“教育”也无“人”的极端量化的风险。这不仅助长了教育评价中工具理性的泛滥,而且还引发了教师间、学科间、学校间、区域间的无序竞争,削弱了教育事业的公共性,破坏了教育生态。增值评价和学生发展相遇,为矫正这种错误的评价逻辑提供了新的视角。学生发展增值评价应站在“学生立场”,以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道德尺度和科学依据,探索增值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路径与方法。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