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从光合生理角度揭示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对不同光环境的生长响应机制,以1年生杉木优良无性系‘洋061’幼苗为材料,设置4个遮阴处理(30%遮阴、55%遮阴、70%遮阴、85%遮阴),并以全光照处理为对照(CK),比较不同光环境下杉木生长、叶绿体色素含量、叶绿素荧光参数、光响应曲线以及矿质养分元素含量的差异,以期为杉木苗木优质高效培育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随遮阴强度增加,杉木幼苗苗高增量和苗木质量指数均呈“先升后降”趋势,在55%遮阴达到最大值,分别较CK提升14.20%和12.56%,而杉木幼苗地径增量随遮阴强度增大而减小;(2)杉木幼苗叶片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以及类胡萝卜素均随遮阴强度增大而升高;(3)与CK相比,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初始荧光(Fo)和非光化学荧光淬灭系数(NPQ),而最大荧光(Fm)、可变荧光(Fv)、PSII潜在光化学活性(Fv/Fo)以及光化学淬灭系数(Qp)均随遮阴强度增加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且在55%遮阴处理下达到最大;(4)杉木幼苗叶片表观量子效率(AQY)和最大净光合速率(P n max)随遮阴强度增大呈现“先升后降”的趋势,而光饱和点(LSP)和光补偿点(LCP)整体随遮阴强度增大而表现出下降趋势;(5)与CK相比,适度遮阴处理能不同程度促进杉木幼苗的P、Mn、Mg、Ca等养分元素的积累;(6)隶属函数法分析结果表明,当遮阴强度为55%时其隶属函数值最大,表明该处理下苗木综合生长状况最佳.综上所述,55%遮阴处理能够有效提高杉木幼苗的光合速率和光能利用率,促进养分元素的积累,从而最终促进其生长.(图4表2参62)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