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常见的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年龄是其独立危险因子,病理改变以选择性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残余多巴胺能神经元内出现嗜酸性包涵体(Lewy小体)和纹状体多巴胺含量明显减少为主要特征[1].一般认为,环境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通过不同的机制如线粒体功能障碍、氧化应激、蛋白质调控系统异常等导致PD的发生,其中线粒体功能障碍在PD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2].
-
单位南昌大学; 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广东神经外科研究所; 广东省脑功能修复与再生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