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不同功能区冬季大气PM2.5分布特征及其来源解析

作者:贺瑶; 韩秀秀; 黄晓虎; 陈志立; 杨浩; 黄昌春; 黄涛*
来源:环境科学学报, 2021, 41(03): 830-841.
DOI:10.13671/j.hjkxxb.2020.0266

摘要

2016年12月—2017年1月,在南京市4类典型功能区(农业区、住宅区、交通干道区、工业区)各选两点,共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32套,测定并分析了其质量浓度、9种水溶性离子(WSIs)、有机碳(OC)以及元素碳(EC)的含量.观测期间,南京市冬季PM2.5的平均浓度为104.5μg·m-3,分布特征为:工业区(116.6μg·m-3)>农业区(104.3μg·m-3)>住宅区(100.1μg·m-3)>交通干道区(96.9μg·m-3);WSIs、OC和EC的平均浓度(/PM2.5)分别为:53.4μg·m-3(51.1%)、11.8μg·m-3(11.3%)、8.2μg·m-3(7.8%).农业区和住宅区受WSIs污染较严重且NOR、SOR较高,而工业区和交通干道区的OC、EC污染较严重且SOC/OC较高.进一步运用PMF模型解析,南京市冬季PM2.5来源为:二次源(37.3%)、工业源(31.2%)、交通源(16.4%)、建筑尘(7.9%)和燃煤源(7.2%).最后,本文收集了自2000年起南京市冬季大气PM2.5浓度及其污染来源研究,总体而言,近年来南京冬季大气PM2.5浓度呈下降趋势,其主要污染源比重也发生了较大变化,燃煤贡献有所下降,而工业和交通排放逐渐上升,且二次污染贡献逐渐突出.今后,控制二次污染源将成为南京市大气PM2.5治理的重中之重.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