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释万物之变,探兴衰之道,这其中有“和”。从道的创生方面看,道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不但尊道而且贵德,“道生和”之外还主张“德含和”,既用赤子类比“含德之厚”,又用“终日号而不嗄”来说明“和之至”,再解释“前后相随”的“音声相和”。老子从纯粹理性到实践理性,注重“民合和”,并从“六亲不和”谈到“和大怨”,再到“挫其锐,解其纷”的“和光同尘”。表面看老子“和”思想以片段呈现,实则此三者“不可致诘”,是“混而为一”的,统一于“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