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法调整血小板数量对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影响

作者:凌莉琴; 杨新春; 陈豪; 刘超男; 陈思; 江虹; 金亚雄; 周静
来源: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 49(02): 276-279.
DOI:10.13464/j.scuxbyxb.2018.02.024

摘要

目的寻求更好的方法调整富血小板血浆(PRP)中的血小板数量,以满足光透射血小板聚集检测(LTA)对样本的质量要求。方法收集18~50岁健康人血样36例。分别以乏血小板血浆(PPP)和生理盐水(PS)调整PRP中血小板数量,调整(稀释)倍数为1.5倍、2倍、2.5倍和3倍,以终浓度5μmol/L二磷酸腺苷(ADP)、0.5mmol/L花生四烯酸(ARA)、2μg/mL胶原(COL)、5μmol/L肾上腺素(EPI)以及1.2mg/mL瑞斯托霉素(RIS)为诱导剂,测定调整前后PRP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的差异。用PRP离心制备的PPP(离心PRP-获取-PPP),比较其与传统方法(离心全血-获取-PPP)对RIS诱导血小板聚集的影响。结果当ADP、ARA或EPI为激活剂时,PS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均下降,在调整倍数为2~3倍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激活剂为RIS时,PS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均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激活剂为COL时,PS和PPP各调整倍数的PRP与原PRP相比,其MA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血或PRP离心制备的PPP,均不影响RIS诱导血小板聚集的MA值(P>0.05)。结论以ADP、ARA、COL或EPI为诱导剂检测MA时,推荐使用PS调整血小板数量;而以RIS为诱导剂时,应使用自身PPP调整血小板数量;2 100×g,5min条件下用传统离心全血制备的PPP方便可行。

  • 单位
    四川大学;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