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俄罗斯满学滥觞于18世纪以来阿尔巴津(雅克萨)人战俘入京、历届东正教驻北京使团、中俄恰克图贸易的兴起,以罗索欣、列昂季耶夫、比丘林等人为代表。沙俄时代和苏联前期的满学主要侧重于对满文文本的译介、释读、研究,具有鲜明的语文学和文本学特点。十月革命后,传统满学趋于衰落,随着苏俄学界对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通古斯少数民族的关注和考古发掘的展开,满学研究逐渐由传统的文本考究转向以田野调查为主要工作方法的民族志研究和对满族族系先民(靺鞨、渤海、女真)的考古学探索,继而发展为以“通古斯学”为核心的新满学。

  • 单位
    大连外国语大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