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较多地体现为一种潜意识的欲望表达。从"释梦"的角度而言,"梦"是潜意识中对欲望一种委婉的表达。而互联网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为青少年提供了可供潜意识表达与本能欲望宣泄的"类梦空间"。此外,大数据互联网络圈层化与集群化的特点以及相关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使得互联网由"类梦空间"向"造梦空间"发生转化。当下,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更多表现为一种精神上的焦虑,具体表现为自我与本我、超我以及外界环境之间的矛盾和相互妥协的趋向。因此,对大数据时代青少年网络意识形态的风险引导更要强化青少年的自我管理意识,有目的地培育意见领袖,加强网络监管力度,建立健全网络意识形态风险防范机制,弘扬主流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