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年龄阶段陈山红心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

作者:马天舒; 丁伟林; 肖复明; 黄雅奇; 朱新传; 刘志云; 邓湘雯*
来源: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2020, 40(12): 114-124.
DOI:10.14067/j.cnki.1673-923x.2020.12.014

摘要

【目的】研究陈山红心杉人工林土壤理化性质,为正确理解不同林龄陈山红心杉土壤性质提供基础数据,为揭示亚热带红心杉形成机理提供研究新思路。【方法】选择9、15、26和34 a陈山红心杉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选取不同林龄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探究不同年龄阶段的红心杉土壤理化性质及相关性。【结果】随着林龄的增加,陈山红心杉土壤逐渐酸化,pH值在4.0~4.8之间,土质为粉砂土壤,机械组成为粉粒>砂粒>黏粒。全C含量随林龄增加逐渐积累,全N含量先增加后略微降低,到34 a后上升,全P含量逐渐降低,但到34 a时有所上升。全K含量随林龄的增加表现为先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全Ca含量则为先升后降趋势,全Mg含量为上升趋势。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为交换性Al>全Mn>有效Fe>全Ba>全Zn>全Li>全Cu>全Sr>全Bi>全Sn>全As>全Ti,其含量变化随着林龄的增加变化规律不明显。机械组成成分之间相关性较强(P <0.05),全C含量与全N、全C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Mg、全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 <0.05),全Ca含量与全N、全Mg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 <0.01),微量元素之间相关性呈现多样性。机械组成对土壤pH值和大量元素(全C、全N、全P、全Ca和全Mg)含量有显著的影响。【结论】陈山红心杉人工林土壤显示出一定的土壤P限制,因此在未来的红心杉人工林可持续经营过程中,需要添加一定量的P元素。在红心木材长期演替过程中,微量元素含量,特别是Fe元素含量可能是红心杉红心材形成的影响因子之一,因此在未来研究中可以深入对比红心杉与普通杉木不同器官对于养分积累与土壤之间元素相关性的差异分析,探讨红心杉红心材的形成机理。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