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状况,探讨针对性防范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东省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所有血源性职业暴露上报案例。结果 连续4年共发生职业暴露402例,实习研修人员发生率最高,为2.72例/[100全日制在岗员工(FTE)·年],外勤人员最低,为0.34例/(100 FTE·年);4、10和9月发生较多,分别平均为11.50例、11.42例和10.58例;主要发生在病房、手术室和口腔诊疗室,分别为159例占39.55%、85例占21.14%、35例占8.71%;暴露方式多为锐器伤,共348例占86.57%,其次眼睛黏膜被喷溅35例占8.71%、破损皮肤接触16例占3.98%、被咬伤3例占0.75%;前三位关联操作为拔针/分离针头及锐器入利器盒、手术/口腔诊疗操作中锐器伤和侵入性操作中眼睛黏膜被喷溅,共318例占79.10%;接触最多的血源性病原体为乙型肝炎病毒178例占44.28%,其次暴露源不明131例占32.59%、梅毒螺旋体32例占7.96%、丙型肝炎病毒(HCV)9例占2.24%、艾滋病毒(HIV)5例占1.24%。结论 山东省滨州医学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发生率高,外勤人员上报意识缺乏。防范策略应重点关注高发关联操作的教育培训,注重学员、低年资、外勤等薄弱人群的跟踪督导;推崇正确使用安全器具,培养医务人员安全操作行为习惯。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