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城市森林环境是城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短期森林环境暴露可给人体身心健康带来有益影响,但尚未见到针对森林环境暴露数小时内一般人群健康效应改变的研究,且城市市区和郊区的森林公园中大气污染物水平的差异是否会对人群健康效应产生影响仍不清楚。[目的]探讨不同森林环境短期暴露对人群心肺功能及心理情绪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研究设计,于2018年8—10月期间分别选取北京市城区和郊区两处森林公园为研究地点,以进入森林环境时长0.5~8 h的1 498名游客为研究对象,测量其进入森林公园前后2个时间点的血压、肺功能和心理情绪指标。以距离研究地点最近的2所监测站的空气污染物数据估计两处森林公园的空气质量水平。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比较两地污染物浓度,配对t检验比较研究对象进入森林前后的健康水平,采用t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方法分析研究对象进入森林环境前后健康指标改变和不同森林环境的关系。[结果]相比城区,郊区森林环境的空气污染物浓度更低(O3除外)。与进入森林环境前相比,研究对象离开森林时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下降(tSBP=19.035,tDBP=6.283,P <0.001),SBP[从(132.96±20.27)mmHg降至(125.77±17.82)mmHg]降幅大于DBP[(78.57±10.79)mmHg降至(77.21±10.99)mmHg]。城区和郊区两处森林公园相比,城区研究对象DBP降幅较大(Δ城区=-2.85 mmHg,Δ郊区=-1.13 mmHg,t=3.547,P <0.001),但郊区森林公园对呼吸系统改善更明显,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水平升高(t=7.151,P <0.001),城区则无差异(t=0.529,P=0.598)。多变量分析表明城郊差别并非是产生这一差异的决定性因素。对郊区研究结果进一步分析表明,研究对象肺活量指标FEV1平均升高0.09 L,第6秒用力呼气容积(FEV6)升高0.05 L,肺通气功能指标FEV1/FEV6(从0.80±0.15升至0.82±0.14,t=4.290,P <0.001)和中期呼气流速(FEF25%~75%)[从(2.36±1.08)L·s-1升至(2.46±1.07)L·s-1,t=4.296,P <0.001]有所改善。心理情绪相关指标方面,紧张、愤怒、抑郁和慌乱4个分量表以及情绪状态总评分(TMD)较进入森林环境前下降,负向情绪得到明显改善。[结论]短期森林环境暴露能够明显改善人体心肺及心理健康,包括降低血压、提高肺功能和改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