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世纪末以来,中国的教育家、知识分子和各政党都积极提倡民众尤其是妇女的识字教育,视其为国家建设和社会进步的关键。从这一角度出发,不同的政党团体对于民众识字如何服务于国家民族建设有不同的表述。归其宗旨,大多将识字作为获得读写能力和获取知识的前提,将其功用放在个人与民族国家之关联这个维度来衡量,识字与否决定了个人在民族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一思想框架长期以来指导着学者对识字教育的研究。本文以1940年和1944年的晋西北冬学为例,提出新的研究视角,主张将识字作为实践,认为其社会影响是基于人们在识字过程中的体验之上形成的,而根植于地方社会的多元的人际关系是包括妇女在内的农村民众体验和塑造识字社会意义的重要场域。农村妇女通过识字的经历调整和重塑与亲朋、邻里以及根据地政府的多维关系,进而获得相对的文化自信,体验识字带来的对日常生活的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