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PtcO2/PtcCO2)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至2019年12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有创通气。分别于通气前和通气后6、12、24小时测定患者的PtcO2、Ptc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PtcO2、PtcCO2与PaO2、PaCO2之间的差异。根据撤机情况将患者分为撤机成功组与撤机失败组,对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不同时间的PtcO2和PtcCO2进行比较,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PtcO2监测对呼吸机撤机的指导价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采用有创机械通气,通气前和通气后的6、12和24小时的PtcO2、PaO2、PtcCO2和PaCO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者在通气后的6、12和24小时的PtcO2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O2随治疗时间发生变化,不同时间的PtcO2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撤机结果和时间对PtcO2值有交互效应(P<0.05)。撤机成功和撤机失败患者在通气后的6、12和24小时的PtcC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通气前PtcO2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607,临界值为52 mmHg,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9.5%和63.8%;通气后6小时PtcO2的AUC为0.973,临界值为68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8.7%和80.3%;通气后12小时PtcO2的AUC为0.935,临界值为82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和80.5%;通气后24小时PtcO2的AUC为0.966,临界值为91 mmHg,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6.2%和83.4%。结论 PtcO2/PtcCO2监测在呼吸衰竭患者有创通气中可实现连续动态监测,PtcO2监测在撤机中可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