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子宫全切术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 PFD)发生的危险因素并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建立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妇产科收治的90例预行子宫全切术患者,根据术后PFD发生情况,将患者分为无PFD组和PFD组。对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筛选出的预测因子根据回归系数构建合适的预测模型评价系统,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其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子宫全切术后发生PFD 52例,占比57.78%,无PFD 38例,占比42.22%。两组年龄、超重或肥胖、孕次、产次、吸烟或饮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年龄>45岁(OR=4.665,95%CI:1.411-15.419)、超重或肥胖(OR=8.415,95%CI:1.789-39.583)、孕次>2次(OR=3.525,95%CI:1.131-10.988)、产次>2次(OR=4.904,95%CI:1.399-17.191)、吸烟或饮酒(OR=7.846,95%CI:1.542-39.917)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根据以上因素建立危险评分系统,其中年龄>45岁、孕次>2次、产次>2次为1分,超重或肥胖、吸烟或饮酒为2分。评分系统对预测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72-0.934),以8.94分为最佳临界值,此时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5.3%和80.2%,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r=4.4,P=0.479。结论年龄>45岁、存在超重或肥胖、孕次>2次、产次>2次、存在吸烟或饮酒是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估预测模型对于子宫全切术后PFD发生具有较好预测价值。

  • 单位
    保定市第三中心医院;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