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病毒)感染者排毒是一个连续动态过程,根据排毒特征可分为潜隐期、排毒初期、排毒高峰期和衰减期。感染新冠病毒后,感染者一般在前1~3 d处于潜隐期,表现为连续的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这一时期没有传染性,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很低;排毒初期表现为短时间内核酸检测Ct值快速下降,临床症状逐渐显现。感染者在这一时期的传染性逐渐上升,其密切接触者感染的风险也逐渐增加,但尚处于感染早期,排毒可能性低,次级密切接触者感染风险低;排毒高峰表现为核酸检测Ct值维持低水平,临床症状明显。这一时期感染者传染性最强,接触者感染风险最高,应适当扩大密切接触者判定范围;衰减期表现为核酸检测Ct值逐渐升高,临床症状逐渐消失。这一时期感染者传染性逐渐下降至消失。在一起暴发疫情中,处于衰减期的感染者更可能是传播链中的早期感染者。如果在无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的地区发现衰减期感染者,则提示当地疫情已有一段时间的传播,规模可能较大。根据排毒特征可以更加科学、精确地判定风险人员,在最大限度控制风险的同时减少防疫资源的浪费。
-
单位四川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