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中国大学学科发展史上,从民国时期大学的"大一国文"到当代大学的"大学语文",大学语文是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虽然大学语文课程设立时间比较早,但与其他学科相比,大学语文学科性的不成熟、地位的不确定、属性的不清晰,可能在所有的学科中都是极其少有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就在于高等教育学科设置的过度细分化和学科价值观的过度功利化。大学语文的审美性、知识性和实践性问题能否得到普遍共识,是其作为一个学科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大学语文的地位确立不能只停留在理论讨论上,而必须有实践性甚至是制度性的支撑。大学语文不应该归属于教育学门类,而应该是中国语言文学中的一个具有综合性的二级学科,同时具有公共课属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