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世纪早期至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居民深受传染病和营养不良类疾病的困扰;在一系列干预措施的实施下,农村传染病的发病率自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下降,至今保持在低流行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农村慢性病的患病率快速上升,慢性病已经成为困扰农村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在生命历程的研究视角下,结合医学人类学对生物—社会文化整体性的强调,慢性病可分为过度损耗类慢性病和过量摄取类慢性病。前者主要是社会的经历铭刻在身体之上,以关节炎、椎间盘疾病等为代表的慢性病是早年"苦日子"在人们身体留下的印记;后者则是生计转型之后,物质资源的丰富和身体消耗的减少同时发生,"好日子"的快速到来使得长久遭受饥饿和劳累的身体难以适应,高血压、糖尿病等是这种不适的身体呈现。从根本上说,过量摄取类慢性病看似源自当前"生活的甜蜜",实则是早年经历的身体再现。厘清社会制度、生计模式、文化心态、身体习性和健康疾病之间的复杂关系,持有对中国农村疾病谱转变及其内在逻辑的清醒认识,有助于农村健康促进政策的合理制定和精准实施。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