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研究氮肥施用下青贮玉米田土壤酶活性时空变化特征,为内蒙古中部青贮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种星青饲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0(N0)、120 (N8)、180(N12)、240(N16)、300(N20)和360(N24) kg hm-26个氮肥梯度,系统分析2018~2019年不同处理青贮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在5个生育期和0~40 cm土体的时空变化特征,并探究了青贮玉米产量对施氮水平的响应。【结果】青贮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在不同施氮处理、生育期于0~40 cm土体中存在显著差异(P <0.05),随着玉米生育期的延长,青贮玉米田土壤酶活性呈“抛物线”型变化,大喇叭口期-抽雄期最高。相比0~20 cm土层,较深的土层增加了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同时降低了脲酶(UA)活性。增施氮肥有效促进蔗糖酶(IA)、碱性磷酸酶(APA)、脲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增加,且施氮量为240 kg hm-2(N16)时集中呈现出酶活性及产量峰值。2018年与2019年N16处理玉米生物鲜重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了8.07%~65.88%和7.11%~59.84%。生物产量分别较其他处理高出了20.20%~93.97%和5.21%~100.72%。产量指标与APA、IA、CAT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IA及UA在反映土壤肥力水平方面具有较高的灵敏性。【结论】施入氮肥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贮玉米田土壤肥力及青贮玉米产量,当施氮量为240 kg hm-2时,可有效增强土壤酶活性,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增加青贮玉米产量。
-
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内蒙古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