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前置门控扫描模式在成年先天性心脏病(CHD)患者扫描中取得满意图像和扫描参数的设定。方法:使用64排螺旋CT对医院收治的18例成年CHD患者进行扫描成像。对比剂团注流率4 ml/s,注射70 ml后继续注射20 ml生理盐水,继续注射15 ml对比剂,再跟踪注射25 ml生理盐水。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和对比剂智能跟踪方式进行扫描。感兴趣位置选在与气管分叉处同等高度的降主动脉,阈值为130 HU,采用阈值触发扫描方式。应用后处理工作站(Philips EBW)采用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的重建,并进行三维的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观察患者心脏腔室和外周血管状况。结果:心脏各房、室结构清楚,与外周血管比邻关系清晰,可见主动脉瓣和房室间隔;经重建后的影像诊断结果与多普勒超声心动影像吻合。结论:利用64排螺旋CT前置门控扫描技术,有效降低辐射剂量时,可以得到符合诊断要求、有价值的心脏各房室和外周血管影像。在扫描中参数的配置准确恰当、对比剂的用量用法得当、扫描速度的快慢、扫描时间的长短以及触发阈值的设定均为获得高质量影像的关键因素。

  • 单位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