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为探明不同种植参数对大豆光合特性、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应,本试验以‘宝豆10号’为试验材料,采用正交设计,设置行距、密度和施肥量3个因素和3个水平,研究不同种植参数对大豆光合特性、产量及构成因素和籽粒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行距和施肥量的增加,大豆生育期间的平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值)、净光合速率(Pn)、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内在水分利用效率(IWUE)和羧化速率(CE)有增加的趋势,且水平3与其他水平差异显著;单株粒数和产量有增加的趋势,且行距和施肥量在水平3的单株粒数较其他水平增加显著,年均单株粒数分别为110.77粒和100.00粒,水平3的产量较水平1增加显著,年均产量分别为2874.3 kg/hm2和2984.25 kg/hm2。随着密度的增加,大豆生育期间叶片平均SPAD值、Pn、WUE、IWUE和CE均有降低的趋势,且水平1与其他水平差异显著;单株粒数和产量有降低的趋势,且水平1和水平3差异显著,水平1年均单株粒数和产量分别为99.17粒和2874.75 kg/hm2。各因素和水平对大豆百粒重、籽粒粗蛋白含量、粗脂肪含量和水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行距、密度和施肥量对大豆的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光合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在机械化生产背景下采用扩行缩株提高种肥的方式(行距60 cm、密度18.75万株/hm2和复合肥300 kg/hm2)能更高效地利用关中西部光热水资源,实现大豆产量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