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精准化投喂是保障大型围栏养殖鱼类高效摄食的关键,而肠道是鱼类营养物质消化吸收的主要场所,探明其组织形态结构可为精准化投喂提供理论基础。本研究通过组织切片和光学显微镜观察,比较了五种围栏适养鱼类(圆斑星鲽、牙鲆、斑石鲷、绿鳍马面鲀、梭鱼)肠道组织形态结构,统计了比肠长,肠道褶皱高度、宽度、数量,环肌、纵肌厚度和杯状细胞数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比肠长数值大小梭鱼>绿鳍马面鲀>斑石鲷>圆斑星鲽和牙鲆;前肠褶皱发达程度梭鱼>圆斑星鲽>斑石鲷>牙鲆>绿鳍马面鲀;肠道肌层厚度斑石鲷>圆斑星鲽>梭鱼>牙鲆和绿鳍马面鲀;肠道杯状细胞数量梭鱼>斑石鲷>牙鲆>圆斑星鲽>绿鳍马面鲀。相关性分析发现,圆斑星鲽、牙鲆、斑石鲷、绿鳍马面鲀肠道肌层与褶皱呈显著负相关,与杯状细胞数量呈显著正相关;梭鱼肠道肌层与褶皱呈显著正相关。综上,五种鱼类比肠长,肠道褶皱数量、高度、宽度,环肌和纵肌厚度以及杯状细胞数量和各参数间相关性存在显著种属间差异,这表明五种围栏适养鱼类对摄食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进程不同,采取了不同策略保障正常营养状态,维持正常生长发育。本研究为大型围栏适养鱼类制定精准化摄食投喂策略,提供了基础性数据支撑和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