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全国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VVC)致病菌株的分布及其对常见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方法复苏2015年全国45家医院于妇科门诊就诊的VVC患者的VVC菌株1 200例。用科玛嘉假丝酵母菌显色培养基进行培养鉴定。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M27-A3方案,测定其对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5种抗真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值情况。结果 (1)在培养的1 200例VVC致病菌株中,白假丝酵母菌占81.17%(974/1 200),非白假丝酵母菌占18.83%(226/1 200)。在非白假丝酵母菌中,光滑假丝酵母菌最多,占13.25%(159/1 200)。(2)白假丝酵母菌与非白假丝酵母菌的氟康唑、克霉唑、咪康唑、伊曲康唑及制霉菌素不同MIC值分布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75.220、66.912、217.150、281.004、21.175,P<0.000 1)。(3)对于克霉唑,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对于咪康唑,非白假丝酵母菌的MIC低值比例更低,而白假丝酵母菌的MIC高值比例更高。(4)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氟康唑的耐药性均较高,MIC≥64μg/mL比例分别为73.41%和50.88%;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于制霉菌素MIC低值比例均较高,MIC≤1μg/mL比例分别为79.67%和76.11%。(5)白假丝酵母菌对于伊曲康唑耐药性高于非白假丝酵母菌,MIC≥16μg/mL比例分别为43.12%和25.66%。结论 VVC的主要致病菌仍是白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已成为白假丝酵母菌以外的VVC第2大致病菌。白假丝酵母菌和非白假丝酵母菌对5种抗真菌药物的MIC值分布具有明显差异。全国VVC患者对氟康唑耐药性较高,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克霉唑和制霉菌素敏感度较高,非白假丝酵母菌致VVC患者对咪康唑和制霉菌素的敏感度较高。
-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