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分析湘桂黔三省交界区侗族与汉族胃癌的临床病理资料,为该地区胃癌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通道侗族自治县第一人民医院、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芷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新晃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和玉屏县人民医院2007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集的手术切除的1 080例胃癌的临床资料,比较侗族和汉族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率及术后生存率。结果 (1)与汉族患者比较,侗族胃癌患者的发病年龄低,男性比例高,农村比例高,吸烟、饮酒及日常摄入腌制食物的比例高(P<0.05)。(2)与汉族患者比较,侗族胃癌患者的Hp感染率高,胃体癌占比高,病理学分型腺癌占比高,临床分期和TNM分期较晚,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3)侗族胃癌1、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84.41%、 37.87%和15.23%,而1、 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1.17%、 36.18%和15.24%,汉族胃癌1、 3和5年总体生存率分别是86.36%、 48.21%和27.58%,而1、 3和5年无瘤生存率分别是82.56%、 46.39%和25.29%,侗族患者3年和5年总体和无瘤生存率低于汉族(P<0.001或P=0.001)。(4)侗族患者、临床分期Ⅲ+Ⅳ期、浸润深度T3+T4及有淋巴结转移者,Hp感染率高(P<0.001或P=0.001)。结论在湘桂黔三省交界地区,侗族胃癌发病率高于汉族,发病年龄低于汉族,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于汉族,主要与其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关。侗族胃癌患者的预后比汉族差,可能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确诊时临床分期较晚有关。控制吸烟、适量饮酒、限制腌制食品摄入、根治Hp感染及积极进行公共卫生领域的宣教工作是预防胃癌的重要措施。
-
单位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所; 湖南省肿瘤医院; 三江侗族自治县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