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死因分析

作者:贾翠; 宋富军; 王亭; 倪明; 田薇; 齐秀英*
来源: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19, 27(01): 78-80.
DOI:10.16386/j.cjpccd.issn.1004-6194.2019.01.022

摘要

目的了解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居民死亡率及其变化趋势,分析居民期望寿命损失的主要死因,为制定有针对性的疾病防控政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2017年滨海新区居民全死因登记资料,按照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根本死因进行分类和编码,采用我国2000年第5次人口普查资料计算标化死亡率,利用SAS 8.1、DeathReg 2005软件及预期寿命管理系统完成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 2013-2017年天津市滨海新区户籍居民粗死亡率在565.58/10万~625.83/10万之间波动,平均粗死亡率为605.58/10万,无论男性还是女性,粗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P<0.01)。5年间,男性粗死亡率均高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长,粗死亡率呈升高趋势(P<0.01)。15~44岁青壮年组死亡率呈下降趋势(Z=-3.25,P<0.01),其他年龄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主要集中于中老年组(45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所有死亡的95.15%。死因前3位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和脑血管病,平均粗死亡率分别为186.74/10万、169.26/10万和118.01/10万,占全部死亡的78.22%。心脏病、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P<0.05,P<0.01)。去死因期望寿命增加前3位的疾病分别为心脏病、恶性肿瘤和脑血管病,依次增加5.13、3.63和2.44岁。结论恶性肿瘤、心脏病、脑血管病是滨海新区居民的3大死因,也是造成滨海新区居民期望寿命损失最主要的3类疾病,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控。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