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由古曲《夕阳箫鼓》易名、改编而来,并在演绎的过程中出现了多个版本,乃至引植到西方音乐体裁,成为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象征意义的音乐文化母题。笔者从音乐符号学的学科视角,用“互文性”理论分析《春江花月夜》音乐母题流变中具有历时性、共时性的互文现象,阐释文本互文在音乐文化母题生成中的重要性,为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一脉相通的中国美学精神提供了鲜活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