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采用裂区设计,以吉粳809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株行距配置对盐碱地水稻农艺性状和干物质量转移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行距25 cm、株距13 cm处理产量达到最高,为9 930.66 kg/hm2,比对照增产31.5%,每穗实粒数和总粒数最高,有效穗数与对照比减少24.6%。通过相关分析发现每穗实粒数、总粒数与产量呈正相关关系,有效穗数与产量呈负相关关系。不同处理干物质积累开始时期、干物质形成快增期持续天数、干物质积累量最大出现日和最大干物质形成速率不同。水稻在孕穗前,由于前期植株矮小,群体内个体的竞争较小,水稻干物质量积累较少,不同株行距配置在开花后对单株水稻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较大。适宜的群体结构有利于拔节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不同株行距配置对水稻植株转运率和贡献率的影响不相同,其中以行距25 cm、株距13 cm处理收获指数较高。
-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