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性脑损伤谷氨酸兴奋性毒性发生机制及中药调控作用研究进展

作者:张立娟; 张蔷; 顾良臻; 张倩; 田旭; 马柯; 赵海军; 王媛*
来源:山东中医杂志, 2022, 41(08): 907-914.
DOI:10.16295/j.cnki.0257-358x.2022.08.021

摘要

谷氨酸(Glu)兴奋性毒性是缺血性脑损伤发生的关键环节,减少Glu的过度堆积,防止兴奋性毒性产生,对脑缺血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在缺血性脑损伤中,Glu兴奋性毒性的发生与钙超载、活性氧生成增加、细胞凋亡等病理机制密切相关,并受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代谢偶联的调节。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发现对Glu兴奋性毒性具有调控作用的中药包括补虚药、活血药、平肝息风药、开窍药、清热药等,其中以补虚药、活血药为主。参考文献71篇。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