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公共生活的建构离不开公共话语,公共话语实践帮助个体走向公共生活,使理性个体的主体性得以凸显,形塑包容、团结的公共生活,并推动民主、公正的制度生成。在学校中,公共话语的基本载体包括课程与教学、课外领域的各类活动以及学校的制度安排。促使学校课程与教学中师生双方充分对话、交流与探讨,举办演讲、辩论等更多元的活动以推进公共话语权的实现,积极建构网络公共话语空间,推广公共话语的媒介工具,并在学校制度中保障个体的言论自由与公共话语渠道,推动师生参与民主管理,以建构更为广阔的学校公共生活,培养学生的公民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