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标记分析青紫蓝獭兔的保种效果

作者:申金钰; 陈实; 赵斌; 李佳丽; 卢婷婷; 翁巧琴; 鲍国连; 陈阳; 吴信生*
来源:中国畜牧杂志, 2021, 57(03): 110-114.
DOI:10.19556/j.0258-7033.20200506-03

摘要

本研究通过分析青紫蓝獭兔的遗传变异情况,从而掌握青紫蓝獭兔的保种现状,以便对兔群的保种模式和方案提供进一步指导。基于目前已有的青紫蓝獭兔资源群体,筛选出23个微卫星位点,分别统计青紫蓝獭兔1、4、5世代的遗传多样性参数,利用荧光标记的微卫星引物进行扩增,经毛细管电泳后判型,分析等位基因数(A)、有效等位基因数(Ae)、期望杂合度(He)、观测杂合度(Obs He)和多态信息含量(PIC)。结果显示:原始世代的A、Ae、He、Obs He和PIC分别为3.173 9、2.104 3、0.452 4、0.517 4和0.387 8,第4世代为3.087 0、1.984 7、0.448 1、0.542 0和0.380 7,第5世代为3.173 9、1.877 1、0.424 5、0.493 5、0.357 4。经卡方检验3个世代各遗传多样性参数差异不显著,提示该保种场较好地保存了青紫蓝獭兔原有的遗传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