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腔内超声对冠状动脉造影显示的临界病变介入治疗的价值

作者:冯凯; 钱菊英; 樊冰; 王灏; 冯琪; 沈安; 葛均波
来源:疑难病杂志, 2007, 6(08): 453-456.
DOI:10.3969/j.issn.1671-6450.2007.08.002

摘要

目的探讨血管腔内超声显像(IVUS)在冠状动脉造影(CAG)显示的临界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54例冠心病患者应用IVUS检测到62处病变血管的总截面积(TVA)、最小管腔截面积(MLA)、面积狭窄百分比(%AS)、参照血管直径(RLD)、血管直径(VD)、最小管腔直径(MLD)及直径狭窄百分比(%DS),并测量相应CAG所显示的RLD、MLD、%DS和%AS。根据IVUS检查结果按是否行介入治疗进行分组,介入组26例30处病变和非介入组28例32处病变。介入组检测支架置入前后的上述检测指标。结果CAG显示的MLD、%DS和%AS均低于IVUS的检测值(P<0.05);CAG仅显示管腔外在形态学变化,IVUS则能明确显示斑块的性质及病变的严重程度。介入组平均面积狭窄率为71.4%,符合介入治疗指征,与非介入组的39.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应用IVUS观察了介入组置入支架前后测值变化,除TVA、VD无明显变化外,其余的MLA、%AS、MLD及%DS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CAG显示的临界病变行IVUS检查可了解血管壁内在组织形态学变化和病变程度,实时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和手术过程,其效果优于CAG。

  • 单位
    江阴市中医院; 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