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正>作为舶来之学的接受美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它“不是美感研究,也不是文艺理论中的欣赏和批评研究,而是以现象学和解释学为理论基础,以人的接受实践为依据的独立自足的理论体系。”[1]其核心观点是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从不同层面、不同视角关注其切身感受。那么,对于当下中国丰富的舞台艺术表演而言,演奏家的身份及观念的变化、舞台表演形式的创新等,很大程度上即是出自对受众审美接受的综合考量与不断适应。笔者曾于2017年现场观看了青年古筝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