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四川卧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熊猫Ailuropoda melanoleuca活动密集的"五一棚"区域,设置固定监测样线,定期收集大熊猫在冷箭竹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中的活动痕迹和生境数据。通过路线监测和样地调查,"五一棚"区域拐棍竹和冷箭竹为海拔梯度分布,2700 m以下为拐棍竹林,23003600 m之间为冷箭竹林;冷箭竹的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呈镶嵌耦合分布,从而有利于大熊猫的季节迁徙、食物转换和面对冷箭竹的开花枯死和自然更新。2012年9月—2013年11月的监测数据表明野生大熊猫主要生活于更新竹林中,利用率达到91.94%,且不同月份之间具有波动性(P<0.05)。比较更新竹林和残存竹林的微生境结构,发现两者之间除小部分变量之外(坡度、灌木层盖度、草本层盖度、竹笋密度、成竹密度、种群密度和枯死竹密度),其余各变量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竹子质量(地径、株高和生物量)达到大熊猫选择利用的标准。